回到主页

那个 妈妈陪读10年的孩子,现在怎么样了?
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
· 早教育儿

5年前,在川音附中的教室里,一个55岁的中年人坐在一群15、6岁孩子中间认真地做着课堂笔记,格外引人注目。坐在她身边的是她的儿子包涵,一个来自“星星的孩子”。

5年后,这个自闭症男孩成为了四川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自闭症学生。如今,在大学的课堂上,她依旧陪在儿子的旁边,认真地做着课堂笔记。

晴天霹雳,3岁宝宝确诊自闭症

小包涵3岁那年,庞妈妈发现小包涵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,3岁了还没有开口说话,去医院检查,医生确诊为自闭症。这个消息,对于一个来自四川的小家庭来说,无疑是晴天霹雳。“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。”她说。

broken image

其实,从外表来看,小包涵和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,但细心观察一段时间,你就会发现,他不喜欢与人目光直视、总是重复开门关门的动作、眼睛可以盯着风扇看几个小时、一个盆就能玩一下午……

最可怕的是,如果他在一个地方摔倒了,他就要在这个地方翻来覆去地摔,摔得血肉模糊,还是不停。每次提起这件事情,庞妈妈还是心有余悸。

再遇到这样的情形,庞妈妈总是会立即抱起小包涵,登上汽车,哭闹中的小包涵每次都会随着汽车的颠簸慢慢睡着,等醒来,就忘记了这件事情。

broken image

上幼儿园后,包涵更是很难融入到集体中,“其他小朋友都在操场上做操,只有他一个人绕着围墙跑。”有同学追着他骂“傻子”。

小包涵的病让庞妈妈陷入深深的焦虑和绝望之中。包涵的爸爸劝庞妈妈:孩子既然来到我们身边,就有来到我们身边的理由。

他们四处寻医问诊,上网搜索资料,一位教授告诉庞妈妈,自闭症患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,只能通过耐心陪伴、引导才能慢慢变好。庞妈妈毅然辞掉了中学教师的工作,全身心陪伴在儿子的身边。

broken image

据五彩鹿自闭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《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3》数据显示,自闭症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,目前中国已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,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。

十余载陪读生涯,“再苦也值得!”

6岁时,包涵进入了小学。庞妈妈本想去儿子所在学校应聘教师,但老师名额已经满了。无意中听说学校在招清洁工,她便应聘做了学校清洁工,“只要能陪着儿子,做什么工作都可以。”她说。

因为理解能力弱于其他孩子,到了小学三年级,包涵的学习开始跟不上了。为此,庞妈妈向学校申请进入课堂,陪他听课,回家再为他讲解重点。

broken image

在课堂上,庞妈妈会认真做好笔记,每一节课,每一道例题,每一步解答过程,都认真记录下来,等到课后,将老师教的重点讲给儿子听。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符号,庞芝华要反复给他讲解几十上百遍, “一遍不对,再做第二遍、第三遍……”,就这样,从幼儿园到高中,庞芝华和儿子做了十余年的同桌。

为了能让儿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,除了打扫卫生,每到课间10分钟,她还要陪着孩子们丢手绢、跳皮筋、扮演角色,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让小包涵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, “看着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,脸上挂着开心的笑,再多的辛苦我都觉得值得。”她说。

当清洁工之后,庞妈的收入锐减。最初,包涵的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只有900块钱,而花在包涵训练上的钱每个月就要1200元。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。

broken image

为了培养儿子日后独立生活的能力,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庞妈妈就开始教他学会认钱、买东西。因为认知障碍,小包涵没有金钱概念,庞妈妈便跑去换了很多硬币和零钱,1毛、2毛、5毛、1元、2元……重复教、反复场景练习。

随着年级升高,儿子的课程难度加大,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,记忆力大不如前,庞妈妈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,有的数学知识点她也要反复向老师请教3、4次。

为了方便儿子上学,她和丈夫商量,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,平时丈夫儿子睡一张床,她则睡在阳台的单人沙发上。条件艰苦,但一家人可以在一起,比什么都开心。

broken image

“我只想让他能够自食其力”

你看过电影《海洋天堂》吗?电影中身患绝症的父亲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,为患自闭症的儿子生存问题四处奔波。如何让孩子能够自食其力,这也是庞妈妈担心的问题。

上幼儿园时,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手风琴,台下的庞妈妈满脸羡慕,“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在舞台上表演手风琴,那别人就不会叫他傻子了。”有了这样的想法,她找到老师教包涵学手风琴。机缘巧合下,老师发现包涵在识谱和记谱上很有天赋,“他很敏感,识谱记谱都很快。”

就这样,从手风琴开始,包涵的音乐天赋逐渐显现。小学一年级时,包涵上台表演手风琴,被音乐老师看中,主动提出教他学习钢琴。9岁那年,包涵的手风琴已经过了5级。10岁那年,包涵又过了钢琴十级。

broken image

凭借钢琴的特长,包涵被川音附中录取。之后,包涵开始参加各类比赛,捧回了多个全国大奖,高考艺术专业成绩更是达到了346.4分,超过了川音等学校专业录取分数线。在音乐领域,包涵一路开挂。

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包涵会顺着音乐道路继续走下去的时候,庞妈妈却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:不再继续让儿子学习音乐。

因为,一方面,孩子的文化成绩一直不算太好,“若执意报考,风险太大。”另一方面,不论是钢琴还是手风琴,都需要技术和情感兼备,而包涵只具备前者。“孩子识谱记谱都靠死记硬背,弹出来的音乐没有感情的起伏和变化,这不是他内心发出的声音。”

broken image

更让庞芝华担心的是,对于缺乏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包涵来说,当音乐老师并不现实。而想要进入艺术团也并非易事。“有个残疾人艺术团招募键盘乐演奏员,我们曾报名参加选拔,包涵表演得很不错,团长还称赞了他,我们都以为十拿九稳了。”但最终,残疾人艺术团还是拒绝了包涵。

“我们需要的是像《中国好声音》刘伟那样,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是残疾人。你家孩子专业能力、外形条件都很优秀,但不够震撼。”团长的一席话,让庞芝华十分迷茫。

“我只是想让他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,自食其力。”

broken image

当知道南京特别教育师范学院将在全国招收一名自闭症考生的时候,这个家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。 “他自己也很努力,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来了,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背单词、看书、做题。”面试、笔试流程都结束后,学校还特意让包涵到大学和大一学生一起试读了两周,“学校就是想看看他能不能和同学相处,能否正常学习。他表现得很大方,最后老师、学生对他的评价都不错。”

在专业的选择方面,爸爸妈妈尊重了包涵的选择——计算机专业,因为他有一个单纯的愿望:“农民伯伯很辛苦,想要设计出一款无人驾驶的拖拉机,减轻他们的负担。

broken image

现在,包涵是一名大学生了,但有些课,庞芝华还是会去学校陪读,回家后再和儿子一起复习。现在,她也正在逐步放手,让儿子自己去上一些比较容易的课。平时也会鼓励儿子上网浏览新闻,玩一下小游戏,让他学会一些自我保护和认知,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可以聊。

尤其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,买菜、煮饭、炒菜,都让包涵自己去做,“有一天,我和他爸爸错过了末班车回去晚了,一路上都在担心孩子饿着了,一个人在家不安全,但是回到家后,看到桌子上放着孩子做的番茄炒蛋和他最喜欢的蒸桂鱼。”那一次,包涵的爸爸妈妈都哭了。

自食其力,这四个字看着很简单,但这一家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。

作为孩子的母亲,庞妈妈愿意成就孩子的未来,不管未来多么艰辛,毕竟未来很长一段的人生,包涵都要学会慢慢走。

broken image

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,在1-3岁宝宝能力发展的关键期,帮助孩子发展七大核心力,激发宝宝对语言、对艺术、对知识的兴趣,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。